首页

美脚网站

时间:2024-05-07 21:25:02 作者:“长征家族”再添新火箭 长六丙如何增添商业新潮? 浏览量:92510

 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(记者 马帅莎)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再添新成员。5月7日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4颗卫星,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,进一步完善中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,推动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加速迈向更新换代。

 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,是一款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、加快适应生产力变革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。火箭采用单芯级两级构型,全箭总长约43米,起飞重量约215吨,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.4吨,可根据不同任务适配多规格的卫星整流罩。

北京时间5月7日11时21分,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,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、智星一号C星、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。郑斌 摄

  当前,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。《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(2023年)》显示,2023年,中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(含拼车和搭载),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,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%。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,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给商业航天迅速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
  面对国内商业发射市场的旺盛需求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积极探索商业发展模式,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增添新潮与活力。2023年,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机会首次公开竞拍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“首次亮相”,成为此次竞拍的“主角”。此次任务发射的4颗卫星,正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通过商业化竞拍实施的一次“拼车”发射任务。

  进军商业发射市场后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如何打造自身优势?八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李军表示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不仅要积极顺应市场环境,将传统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,还要探索低成本、商业化研制模式,在火箭性价比上下足功夫。

  在传统优势转化方面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继承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靠、稳定的“基因”。据了解,通过继承火箭“国家队”的成熟技术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产品化率高达95%。

  在低成本研制方面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突破传统运载火箭研制模式,将研制周期缩短30%以上。以往研制一款新火箭,需要经历多项大型地面试验“大考”。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采用“数字火箭”理念,通过数值仿真技术、部段级试验代替多项传统大型地面试验。将多项地面试验“大考”转为部段级“小试”,火箭研制时间得以缩短一年以上,且大大降低研制成本。

  为提升火箭发射性价比,研制团队大量采用轻质化材料,为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“瘦身减重”,释放运载能力近600公斤。据悉,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2.9米直径大温差夹层共底贮箱,即零下183摄氏度氧化剂贮箱和常温燃料剂贮箱共用一个底,两箱独立工作、互不影响。

  专家指出,共底贮箱通过减少两个贮箱之间的多余空间,在携带尽可能多的燃料的情况下,减轻火箭“自重”,进一步提高火箭结构效率,提升火箭运载能力,这也是未来新型火箭的应用趋势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晋南粮仓”山西运城:谷雨至 田园忙

吴谦:这次改革后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陆军、海军、空军、火箭军等军种,军事航天部队、网络空间部队、信息支援部队、联勤保障部队等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。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,我们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。

最高检:去年,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792人

南昌3月5日电(巫发阳)近日,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,江西都昌黄金山船货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较多遗物,共计有155个蛇皮袋,以青白瓷为主,少数黑釉、白釉、龙泉青釉。在已经整理的33个蛇皮袋出土标本中,青白瓷21962件,占全部统计22198件标本的98.9%。

最高法:正就网络打赏、网络直播营销等问题开展调研

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豫琦致辞强调,第四纪学术大会是第四纪研究领域学术专家展示学术成果、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,更是地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。

台陆军一士官借账户给诈骗集团 被判2月

北京4月9日电 (记者 刘亮)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首部配套行政法规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(下称《条例》)将于7月1日起生效。《条例》对中国消费领域新老问题作出更细致和严格规定,包括明确禁止“大数据杀熟”。

滇池全湖水质连续六年稳定达Ⅳ类

3月3日,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下了两笔订单,一单是露营桌,一单是两把户外椅。“购买的时候,两单商品的页面都有‘退货包运费’的提示,而且还是大字提示的。到货后,我发现露营桌和椅子的尺寸不合适,就打算退掉。平台提示可以两单一起退,我就勾选两个订单合并退回,平台生成了一个取件码。”张女士说。

相关资讯
国家统计局:工业运行有望保持总体平稳

依托科技协同创新,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取得突破。一是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成效明显。2023年,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亿元,较2014年增长约10.4倍。曹妃甸区、渤海新区等重点承接平台持续发力,一大批汽车、医药、新材料等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疏解项目落户河北,截至2022年底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.4万家。二是科技水平迅速提升。河北与京津共同组织开展基础研究,加强氢能、中医药、钒钛等领域技术攻关,构建起适应协同创新要求的创新体系。2023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,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保持全国前列,26家企业上榜全国民企研发投入500强。三是携手京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取得突破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,三省市产业协同发展由疏解存量向共谋增量转变。河北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,携手京津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,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。2023年,河北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超180家,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。截至目前,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。

热门资讯